阻断因灾害事故致贫返贫的链条——代表委员就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应急力量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就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应急力量建言献策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再次强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现实中,我国很多贫困地区,尤其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都存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合的现象。一旦因种种原因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会影响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给劳动者带来伤害损失,甚至致贫返贫。如何阻断因灾害事故致贫返贫的链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直面挑战
灾害事故极易致贫返贫
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据统计,本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元,因自然灾害每年大约有3亿人次受灾。
“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地区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叠,一些贫困地区深受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威胁,自然条件恶劣与生态环境脆弱叠加,整体贫困与区域特困并存,先天不足与内生动力不强同在;一些贫困地区安全基础薄弱,安全设施匮乏,群众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保障能力不足,深受各类火灾、事故制约和影响,贫困现象相伴相生。”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刘春平表示,“这意味着,一旦遭遇灾害事故,上述地区群众的致贫返贫风险很高。”
2018年,作为“三区三州”重点区域的甘肃省临夏州,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导致1.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同程度受灾,85户家庭因灾返贫致贫;2019年初,青海省玉树州等地发生严重雪灾,部分农牧民生活困难、大量牲畜因觅食困难死亡;2019年以来,四川长宁6.0级地震、甘肃夏河5.7级地震、西藏墨脱6.3级地震、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等灾害相继发生,给当地群众脱贫带来严峻挑战……
来自“三区三州”地区的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长丁秀花对此深有感触:“我所在的州,高山峡谷占了总面积的98%,贫困群众大多居住在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山区,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很高,我们必须采取易地搬迁举措,才能让群众远离灾害风险。”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苏村发生一起山体滑坡。在救援过程中,我目睹了受灾群众的痛苦,心情十分沉重。”参加过20多次抢险救灾、8次担任现场指挥员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张利荣说,因灾致贫返贫,甚至致命,严重冲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威胁同样不容小觑。回忆起10多年前的那起事故,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车集煤矿机电一队主副井电工班班长游弋依然心痛不已。当时,一名与他关系十分要好的工友在掘进工作面爆破时,因违规操作酿成事故导致双目失明。“这名工友是单职工家庭,事故发生后,他的家庭失去了收入来源。”游弋说。
发挥优势
为脱贫攻坚贡献应急力量
风险挑战如此严峻,但必须直面。应急管理部门组建以来,紧密结合职责,积极发挥综合协调和专业监管优势,全力支持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做好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切实防止因灾害事故致贫返贫,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应急管理部门大有可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萍乡市市长李江河认为,应急管理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在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救援安置、恢复重建等各个环节全力以赴,因势利导,适时调整应对策略,帮助受灾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减少因灾害事故致贫返贫,让受灾害影响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同样认为,在防止因灾害事故致贫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应急管理部门优势明显。他认为,凡突发性重大灾害、事故或事件,其成因、孕发机制、蔓延方式与应对措施各有不同,但最重要的是紧密追踪各种前兆与实时信息,及时基于一线与专业部门人员的报告,对灾难事件的可能规模与危害程度作出迅速、理性的预判,这离不开应急管理部门参与,应急管理部门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做好分析研判、协调处置等工作,减少灾害损失,阻断因灾、因事故返贫的链条。
“一定要把减灾扶贫的理念树立起来,加大防灾减灾投入,提升贫困地区抵御灾害能力。”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李刚表示,应急管理部门应主动作为,努力促进防灾减灾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格局的形成。
刘春平表示,该校的扶贫联系点是河北承德山区的一个村,那里易发生自然灾害,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帮助当地改造水系,建设防灾减灾工程,目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和损失都大大降低。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挑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正是针对当前新形势提出的,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主要着力点。应急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综合协调及专业监管优势,围绕‘六稳’‘六保’,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助力复工达产,实现产业链条的安全平稳恢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赵豪志表示。
多措并举
全链条发力筑牢人民防线
“地方政府应当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李江河说,萍乡作为全国烟花爆竹四大主产区之一和“江南煤都”,高危行业较多,自然灾害风险也较高,萍乡党委、政府始终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去年7月,萍乡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受灾群众61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近50亿元,但灾中无人员伤亡,灾后救助有力。“我们备足了救灾物资、前置了应急救援力量,取得了零伤亡的成绩,并且在灾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特别是紧盯灾害对扶贫工作的影响,拿出了一些具体举措,比如为受灾企业减税降费、推出灾后重建贷款、迅速推进因灾倒房户重建工作、按照应救尽救原则及时救助等,有效避免了因灾致贫返贫。”李江河说,防止因灾致贫、返贫,政府必须勇挑重担,拿出真招实招。
面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状况,我国在“十五”期间就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共安排国债资金56亿元,搬迁120多万人,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明确,优先安排位于地震活跃带及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如今,怒江的1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对安置点的情况,必须严加排查。我们加强了地质灾害监测,保证每村都有一名自然灾害第一响应人,遇到突发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丁秀花说。
“要阻断因灾害事故致贫返贫的链条,必须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各有关部门必须全链条发力,各司其职,加强宣传引导,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等安全知识,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李刚介绍,六盘水市去年积极运用有奖报灾微信平台,提高全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安全知识普及率,群防群控效果显著提高。
“不少群众有一种忌灾忌险的观念,认为出门之前,谈论灾害和事故是一种不好的事情。”张利荣认为,群众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防灾观念,学知识、学技能,确保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开展自救和互救。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阻断因灾害事故致贫返贫链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必须汇聚多方力量,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多手段共促全社会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记者:虞政